基辅预疏散300万群众,俄军这一次终于找到乌军的软肋了吗?,乌克兰能炸莫斯科,为什么莫斯科不敢拿下基辅?
基辅预疏散300万群众,俄军这一次终于找到乌军的软肋了吗?
乌克兰首都基辅正遭遇罕见的严寒天气,城市内的交通受到严重影响。尽管俄军出动战机、坦克和装甲运兵车等重型武器对基辅进行猛烈攻击,但乌克兰军队依然坚守阵地,顽强抵抗。目前,已经有超过300人死于此场战争。初期的俄乌冲突中,多家媒体曾指出,乌方担心普京的军事行动会导致灾难性后果,而俄军在进攻开始时确实遇到了一些问题,导致认为会迅速撤出基辅。
实际上,自战争开始以来,俄军空天军便开始在基辅实施全面防御。俄罗斯国防部发言人科纳申科夫证实,俄军空军正针对军事目标进行“精准打击”,这表明俄军的军事行动目标正锁定在乌克兰首都基辅。
在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下令俄军撤出基辅后,俄空天军在基辅市内及周边地区进行了大规模轰炸和扫荡。根据统计,俄军在此期间已对乌军阵地和设施发起了417次空袭和177次扫荡行动。这意味着,尽管俄军迅速推进,但乌军也进行了至少100次反击,损失远超预期。
作为俄罗斯的邻国,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与俄罗斯有着深厚的外交和军事关系。他自执政以来一直强调通过谈判解决危机,因此对俄军占领基辅持有消极态度。在乌克兰总统选举中,他以压倒性优势击败了亲俄候选人,此后,乌俄之间的对峙局面持续,甚至爆发战争。
俄军占据基辅的条件已经成熟
首先,从军事角度来看,俄军在多个方向发起攻击,这些攻击不仅规模庞大,还具备高度的协调性和策略性。俄军已经成功控制了一些战略要地,这为进一步攻下基辅提供了支撑。此外,俄军在装备、训练和人数上都占据优势,使得其军事行动更加灵活有效。
其次,从政治和战略层面来看,俄罗斯可能认为占据基辅对其在乌克兰及周边地区的影响力将产生积极影响。控制基辅不仅象征着俄罗斯的政治与军事优势,还可能直接影响乌克兰政府的决策,并进一步巩固俄罗斯在该地区的地缘政治地位,产生威慑效应。
俄乌战争之基辅保卫战回顾
开战初期,普京的高级将领们信心满满,对基辅制定了两套计划:A计划是伞兵突击4小时占领总统府和电视台,随后全国广播泽连斯基政府已投降;B计划是装甲部队在3天内包围基辅并展开大规模炮击,以摧毁乌克兰人的抵抗意志。2022年2月24日黎明,俄军开始尝试执行A计划,尽管部分直升机被击落,但部分伞兵成功降落并占领机场。然而,他们很快遭到乌克兰特种部队的反击,机场很快被夺回。
随后,随着俄军主力部队的降落尝试失败,乌军通过情报得知了俄军向基辅的进军,迅速摧毁了安东诺夫机场的跑道。俄军随后又组织了更大规模的空中突击,却再次被乌克兰守军围困。随着A计划的失败,俄军第35装甲集团军越过白俄罗斯边境进发,试图模仿第二次车臣战争的作战模式包围基辅并展开炮击。
然而,按照计划推进到基辅西侧后,第35集团军因为燃料耗尽而停滞,乌军特种部队袭击俄军的补给车队,导致补给线受阻,形成长达60公里的补给车队长龙,进攻计划因此失败。直到3月14日,35集团军才得以补给,但包围基辅的计划已彻底失败。在接下来的战斗中,乌克兰军队逐渐夺回对伊尔平的控制,俄军也因伤亡巨大而不得不撤回白俄边境。最终,俄军的两套作战计划双双以失败告终。
基辅被打下来了吗?
并没有。随着冲突的发展,战局也发生了变化。至4月3日,当冲突进入第39天时,乌军开始大规模反攻,并在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升起乌克兰国旗,以证明俄军已从基辅北部大撤退。
乌克兰副部长汉娜·马里亚尔也公开表示,乌军在布恰、伊尔平和戈斯托梅利等地已经没有俄军,基辅已被乌军“解放”。其他战报似乎进一步印证了这一说法,让人怀疑俄军正面临严重的退却。
乌克兰能炸莫斯科,为什么莫斯科不敢拿下基辅?
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俄罗斯在基辅遭受了沉重打击,近坦克师开战仅半月就失去战斗力,损失了半数的最先进主战坦克。在基辅战役中,俄军损失超过100辆坦克。
2022年2月底,基辅战役成为战争的关键方向,俄军投入五个集团军。但实际情况是,俄军低估了乌克兰军队的防守能力和战斗意志,最终未能达成其战略目标,反而被乌克兰军队成功阻挡。
综上所述,在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下,俄军未能如愿控制基辅,而乌军则在战争中表现出顽强的抵抗能力,成功捍卫了自己的首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