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爱美剧(中国现代文学史),爱美剧的定义
名词解释:爱美剧(中国现代文学史)
民众戏剧社成立于1921年3月,位于上海,由郑振铎、欧阳予倩、陈大悲、沈雁冰、熊佛西等十三人发起。该社发表宣言,明确了戏剧创作的任务是“为人生”服务,并创办了《戏剧》月刊,这是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专业性戏剧杂志。
“爱美剧”这一名词源自英文“Amateur”的音译,指的是非职业剧团,不以营利为目的。这个概念是在五四文学革命的大背景下提出的,强调“新文学”对“旧文学”的反对。
“戏剧协社”是辛亥革命后由欧阳予倩、洪深、顾仲彝等人创办的业余剧团,常被称为“爱美剧”,这个名称也基于“业余”一词的英文译音。
在五四时期,“爱美剧”成为年轻人追捧的时尚。演员们不仅参与编写剧本,还会改编他人的作品,甚至自身担任导演及演员。他们的乐趣源于对艺术的热爱,并乐于创造新形式,即使现阶段尚未成熟,他们也会努力去完善和发展这一领域。
爱美剧运动的影响
五四文学革命推动下,许多戏剧爱好者成立了“戏剧协社”等业余剧团,称之为“爱美剧”,他们在当时引领了文化潮流,深受年轻人的追捧。这些演员积极创作和改编剧本,亲身参与表演,他们的热情源于对艺术的痴迷,目标是通过实践来塑造和完善未曾存在的艺术形式。
20年代初期,各大高校纷纷成立业余剧社,开展演出活动。1921年,北京实验剧社应运而生,成为这一时期话剧运动的核心。1922年,上海民众戏剧社升级为新中华戏剧协社,规模和影响力扩大。同年,蒲伯英和陈大悲共同创办了北京人艺戏剧专门学校,这是中国第一所专门培养戏剧人才的学校。
1925年,北京国立艺术专门学校恢复并增设戏剧系,成为中国第一个国立戏剧教育机构,标志着戏剧艺术进入高等教育体系。随后,田汉在南国社的基础上创建了上海艺术大学和南国艺术学院,进一步推动了戏剧教育的发展。
这些业余剧团的活跃和新剧校的建立,实际上是小剧场运动的艺术实验,丰富了文化生活,并对戏剧艺术的创新与发展起到关键性推动作用。
关于爱美剧的进一步说明
爱美剧的提倡者致力于反对中国传统戏剧与商业化的文明新戏,他们认为传统戏剧无法融入新的观念。相对而言,传统戏只热衷于叙述旧事,缺乏创新思维。面对职业剧团的商业化,爱美剧旨在独立于资本家的束缚,倡导不以营利为目的的艺术创作。
爱美剧作为业余演剧的一种形式,强调“非营业性质”的创作理念,目的是推动戏剧艺术的纯粹性与创造力。
爱美剧的定义
爱美剧指的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流行的一种民间话剧,起源于五四运动后,并在辛亥革命期间于上海等地盛行。其作品通常是引进与翻译的欧美话剧,与当时主流的“文明戏”形成对比,宣扬自由开放的思想,以艺术为核心理念,而非追求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