俱乐部债务危机:债权人要求足协介入调查
尽管我们已经多次强调,这两份名单的标题明确标示为“完成债务清偿俱乐部名单”,而非准入名单,但仍有不少人误以为这是准入名单,甚至连一些球员也对此产生了疑虑。在质疑时,他们常用“为什么能通过准入”这样的说法。
我还看到一些球迷评论称,由于球员提出质疑,因此足协失去了公信力。这种理解显然是不准确的。公示的目的在于接受社会各界监督。从发布通知的第二段可以看出,其内容已白纸黑字地写明。同时,在名单下方还有一大段相关说明以及反馈渠道和方式。
需要指出的是,足协并不是政府机构,也不具备商业侦查权力,因此无法全面监管或了解每个俱乐部运营中的所有情况。目前,各俱乐部需自行填写并提交各种准入材料,而这些材料则是证明其已完成相应条件的重要证据。然而,很明显,这些证据未必完全真实可信;部分俱乐部可能会选择夸大、隐瞒甚至伪造信息。
根据原则,“谁主张,谁举证”。这正是社会监督存在意义所在。如果有债权人认为某家俱乐部尚存欠款,则应该向足协会提供相关证明。而在公布的列表下面,我们也详细列出了说明。因此,目前出现球员公开质疑现象,是一种正常行为,并且恰好体现了清债名单公告所蕴含的重要价值。
双方之间争议可归结为以下两种可能:一方面,“俱乐部在胡说”,即存在漏报或错报实际未清偿之债务;另一方面,“球员在胡说”,他们所提及的问题超出了清账范围,不属于中国足协认可的范畴,或者根本不存在。此时双方法律上都有义务继续进行解释与举证,以支持自己的立场。
此外,从此次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职业足球联赛中的俱乐部门对于准入工作的宣传力度依旧不足,使得公众和投资者对这一过程知之甚少。当前关于债务问题的信息透明度较低,与国际足联那样能够实时更新、便于公众查看的信息系统相比,中国足协尚缺乏类似机制(前几天已有讨论)。
因此,应吸取此次教训,更加有效地利用社会监督力量,同时结合现代信息技术,让整个准备过程更加透明,提高公众及投资者知情权,把潜在问题解决在发展初期,有效防止负面状况集中爆发,实现真正高效率地解决薪资与欠款问题,为维护玩家等利益相关者权益打下坚实基础,同时提升职业联赛整体形象和商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