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足球球王李惠堂,中国历史上出过好的足球运动员是谁
为什么不承认李惠堂是球王
李惠堂没有被普遍承认作为球王的原因在于他并没有在最高水平的国际赛场上展示自己的球技。
李惠堂活跃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当时欧洲各国的职业联赛已经相对成熟。比如在英格兰,就已经有了四个级别的联赛,这使得主客场制、升降级、球员转会等现象相当普遍。1904年国际足联成立后,足球运动在全球得到了推广。
到1930年第一届世界杯召开时,足球运动在欧美国家已经非常普及。虽然当时亚洲也有不少球队,但大多数为业余性质,整体水平与欧美球队相差甚远,因此李惠堂与欧美强队的交战机会非常有限。
李惠堂在远东运动会上获得的辉煌成绩,尽管在亚洲球队中是领先的,但此赛事仅有中国、菲律宾和日本三个国家参与,难以说其水平很高。他曾在上海以4:1战胜一个曾九连冠的英格兰“猎克斯队”,但如今几乎无法找到这样的队伍。
实际上在早期的英甲和英足总杯中,从未有过一支球队取得九连冠,这支“猎克斯队”可能仅是一支业余球队。1936年柏林奥运会上,中国队以0比2败给英格兰,这可能是李惠堂与欧美强队交手的为数不多的正式比赛,但结果是我们的失败。
因此,我们应该对李惠堂的成就持谨慎态度。职业足球在他所处的年代已经相对成熟,世界范围内的各类比赛也已经开始,但李惠堂由于受制于民国时代的局限,未能在最高水平的国际赛场上展示个人技艺,实在令人遗憾。因此,用“远古亚洲球王”来形容他更为恰当。
李惠堂被称为球王,主要源于1976年德国《环球足球杂志》的评选。在这一评选中,他与其他四位巨星同获殊荣,分别是贝利、斯蒂法诺、普斯卡什和当时尚未退役的贝肯鲍尔。
李惠堂在亚洲足球的启蒙期,确实是一位传奇人物,但由于当时外部环境并不理想,他很少有机会与欧美强队较量,难以准确评价其在世界足坛的真实实力。
退役后的李惠堂积极推广足球运动,曾担任亚足联和国际足联副主席,影响力颇大。因此,将他与贝利等球星并称为“世界球王”显得有些夸大,而称其为“亚洲球王”则更为合适。
人物简介
李惠堂,字光梁,号鲁卫,中国著名足球运动员,出生于1905年9月18日的香港,祖籍广东省梅州五华县,客家人。自17岁起开始他的足球生涯,活跃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亚洲足坛,并在1928年被亚洲足联评为“亚洲球王”。
1976年8月13日,德国《环球足球杂志》组织了世界球王评比活动,李惠堂与巴西的贝利、英国的马修斯、阿根廷的斯蒂法诺、匈牙利的普斯卡什一同被评为“世界五大球王”。尽管他已是过去人,但当时的中国队也曾强大。
他在亚洲几乎没有对手,频频以5:0、6:0获胜。从17岁开始的足球生涯在1928年被亚洲足协称誉为“亚洲球王”,1976年被评为世界五大球王之一。李惠堂于1979年7月4日因病逝世,享年75岁。
中国球王李惠堂去世
提到中国足球,许多人不愿多谈,心中唯一的愿望就是能够走出亚洲,走向世界。然而,在上世纪,中国足球也曾辉煌,而创造这一辉煌的人正是中国球王李惠堂。随着他的离世,国足的表现也不再如从前。那么,李惠堂究竟何时去世?他又有哪些动人故事呢?
1979年7月4日,中国球王李惠堂去世。
李惠堂(1905年9月18日-1979年7月4日),字光梁,号鲁卫,祖籍广东五华县的粤籍客家人,身高1.80米,司职前锋。他于香港出生,自17岁起活跃于1920年代至1930年代的亚洲足球坛,不仅是战前罕见的中国职业足球球员,也是被公认为的中国足球球王。
他带领港沪两地的足球精英在第七、第八、第九及第十届远东运动会中称霸。不仅在1976年被德意志《环球足球杂志》评为世界五名球王之一,李惠堂在200多场比赛中共射进1860个球,是与巴西名将里登雷克、德国球星宾德、球王贝利以及独狼罗马里奥并列进球逾千个的足球巨星。
许多人曾表示,如果李惠堂健在,国足必然会得到世人的称赞。这表明,李惠堂的成就确实不凡,甚至在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流传着一句话:“看戏要看梅兰芳,看球要看李惠堂。”
李惠堂凭什么获得“亚洲球王”称号?
在中国足球的历史长河中,有一位名字熠熠生辉的人,他便是被誉为“中国球王”的李惠堂。出生于1905年9月18日的香港,李惠堂是广东梅州五华县的客家人,17岁便开始了他的足球生涯。
1928年,亚洲足联给予他“亚洲球王”的称号,表彰他的卓越表现。1976年,在德国《环球足球杂志》的世界球王评选中,李惠堂与贝利、马修斯、斯蒂法诺和普斯卡什并列,被誉为“世界五大球王”,彰显了他在足球历史上的地位。
然而,李惠堂的传奇并未因他的离世而结束。他于1979年7月4日因病去世,享年75岁。尽管生命短暂,但他在足球场上的足迹如同永恒的光辉,照亮了中国乃至世界足球的历史。
李惠堂,这个名字永远闪耀在足球的殿堂。他的故事激励后人追求卓越,成为中国及世界足球历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至此,李惠堂的传奇生涯与辉煌成就已深深镌刻在足球的历史长卷中。让我们共同向这位足球巨星致敬,感受他的精神力量和不朽传奇。
世界五大球王之一的中国运动员是谁?
被誉为世界五大球王之一的中国运动员是李惠堂。
一、世界五大球王:
1976年,《联邦足球世界》杂志评选了世界前五名球员:巴西的贝利、英国的马修斯、西班牙的斯蒂法诺、匈牙利的普斯卡什以及中国的李惠堂。
二、“球王李惠堂”资料:
- 中文名:李惠堂
- 英文名:Lee Wai Tong
- 别名:字光梁,号鲁卫
- 国籍(民族):中国(汉族)
- 出生地:香港
- 出生(逝世)日期:1905年9月18日——1979年7月4日
- 出身:清光绪三十一年出生于香港大坑村,是建筑巨商李浩如的第三子
- 身高:1.82米
- 运动项目:足球
- 所属运动队:南华队,中国国家队
他被亚洲足协评为“亚洲球王”,也是世界五大球王之一;统计显示他在各类足球比赛中共射进1860个球,与巴西的里登雷克、德国的盖德穆勒、球王贝利及独狼罗马里奥并列为全球进球超过千个的五位巨星。
1976年,德意志一家权威性足球杂志组织评选活动时,李惠堂与贝利、贝肯鲍尔、斯蒂法诺及普斯卡什并列,被评为“世界五大球王”。
1926年,李惠堂所在的乐华足球队在“史考托杯”足球赛中以4:1战胜了九连冠的英国猎克斯队,创造了华人足球队首败外国球队的记录,使得外国人更加重视中国足球。
在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香港被日本占领,李惠堂怒拒汪精卫的高官邀请,回到梅州老家过上平凡生活,并立下“认认真真抗战,随随便便过年”的对联以示抗日决心。
退役后,李惠堂总结他的足球经验,并通过多部著作传授经验。他提倡“足球运动应从小学开始”,这一观点在当时广受好评。此理论如能得到重视,将有助于中国足球的振兴,但由于见效慢,这一良策并未得到落实。
球迷感慨:“从高俅到李惠堂,再到如今的万木凋零,中国足球越发远离昔日辉煌。与其自欺欺人,不如踏实从小抓起,建设体育设施,走复兴之路。”
中国历史上出过好的足球运动员是谁?
李惠堂,字光梁,号鲁卫,1905年出生于香港。他的父亲李浩如,是广东省五华县人。李惠堂4岁时随母亲回到家乡五华县锡坑乡老楼村,在这里,他用柚子练习足球,光着脚丫子不断磨练技术。上学、放学回家的路上,他都能盘球走路,这不仅锻炼了意志,也提高了他的控球技术。
大约在10岁时,李惠堂回到香港,1921年进入足球氛围浓厚的皇仁书院,接受系统的足球训练。1922年,才17岁的李惠堂便被选入香港著名球队南华队,担任主力前锋。他身高1.82米,速度快且动作敏捷,尤其在控球技术和射门上尤为突出,能在各种角度射门,其倒地卧射更是其绝技之一。
1922年夏天,李惠堂代表南华队参加香港甲级联赛,担任左内锋,以娴熟的球技受到了香港球迷的喜爱,获得“球怪”的称号。1923年5月,他首次代表中国足球队参加在日本大阪举行的第六届远东运动会,并帮助中国队夺冠,宣告他的足球事业开始。
同年8月,李惠堂随南华前往澳大利亚。首战对阵全澳冠军新南威尔士队,开场仅5分钟,他便实现梅开二度,最终他一人独中三元,轰动了整个澳大利亚,获得金质奖章,并被称为“球王”。
然而,20世纪20年代的上海,足球比赛的命运却掌握在外国人手中。1925年,年轻的李惠堂怀着强烈的爱国心,与青梅竹马的邻居廖月英齐心前往上海,与外国球队抗衡。
在上海时,他恰逢球技巅峰,年仅22岁即被复旦大学足球队聘为教练,随后加入乐华队,战绩卓越。1926年,他带领乐华队在上海“史考托杯”足球赛中以4:1悬殊比分击败曾九连冠的英国猎克斯队,创造了华人足球史上首次击败外队的记载,使得李惠堂在绿茵场上声名鹊起。
1927年,李惠堂所在球队如日中天,先后获得西联甲组、首届高级杯赛及中联甲组联赛冠军,李惠堂成为大名鼎鼎的“一代球王”。同年,他率乐华队在东南亚的征战中屡获佳绩,尤其在菲律宾战役中,表现出色,载誉凯归。
李惠堂风格正派,球技高超。有一次与英国海军队的比赛中,球刚过中线,他便怒射一脚,球如矢穿过重重阻挡,最终入网。还有一场对西人联队时,他从后场一路突破四五个对手,轻松破门,表现不亚于马修斯、贝利及马拉多纳。
李惠堂对国家队的贡献巨大。1923年入选中国队,参与了1923年、1925年、1930年及1934年的四届远东运动会,四次均助中国队夺冠。
1931年,他回归香港,加入南华队并担任队长。随着国际奥委会承认“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为会员,李惠堂有机会与其他国家足球运动员进行交流。
但由于国民党政府缺乏资金,1936年李惠堂和队友为了赴柏林奥运会而不得不自筹资金,提前出发,通过沿途的门票收入来维持费用。李惠堂和队友沿途进行27场比赛,取得23胜4平的佳绩。尽管最终在奥运会上以0比2负于英格兰队,首轮被淘汰,但这段经历仍具有历史意义。
在1939年,他随香港南华队远征南洋对阵马来西亚槟城联军队,第一场比赛以11:0获胜,李惠堂在这一场比赛中表现依旧,频频带球破门,独中7球。
香港沦陷后,李惠堂拒绝成为亡国奴,以借到澳门的机会回到内地,自组五华足球队,并贴出“认认真真抗战,随随便便过年”的对联。
1942年,他与强民队对垒,结果以1∶3“礼让”强民。其后,李惠堂与香港甲组高手组队,以“航建队”名义比赛,通过这些赛事,他对“足球之乡”梅县足球运动的推动起到了积极作用。之后,他曾到桂林组织广东足球队,参与四省“元首杯”足球赛,并通过表演赛和义赛不断筹集款项以支持抗日。
1947年,45岁的李惠堂在香港参加埠际赛(沪港杯赛的前身),其间一次点球被扑中,这场比赛成为他的“挂靴之战”。
1948年,他作为教练带领中国足球队参加第十四届奥运会,并获得国际足联国际裁判证书,成为中国第一位获得国际裁判资格的人。1954年和1955年,他带领中国台北队夺得亚运会足球赛的冠军。
1954年,李惠堂被选为亚洲足球联合会秘书长;1965年,通过他的努力,成为国际足联副主席,成为在国际足联获得最高职务的中国人。1966年,他继续担任亚洲足球协会和世界足球协会的副会长,在世界足坛享有很高的威望。1976年,他被评为世界五大球王之一。
1979年7月,李惠堂因病在香港去世,享年74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