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队足球照片024,球王万岁的章节目录

2024-11-14 足球 阅读 2
沈阳高丰文足校联系方式

沈阳高丰文足校联系方式

沈阳市以西14公里处的102国道旁,位于胡台经济开发区内的一片100余亩的土地,就是高丰文足球学校的所在地。这里,十年前曾是一片荒芜,如今已绿树成荫。

作为曾经的中国男足主帅,高丰文既经历了率队打进汉城奥运会的辉煌,又品尝了两个“黑色三分钟”,只差一步到罗马的遗憾。十年前,当中国足球开始职业化时,高丰文没有选择做职业球队教练挣大钱,而是在一片贫瘠的土地上执着地经营着中国足球的“希望工程”。至今,高丰文足球学校已经走过了整整十个春秋。十年里,这家中国首个民办足球学校为中超、中甲俱乐部输送了100多名球员。

5月17日,高丰文足校成立十周年的前一天,细雨连绵。记者来到足校训练场,远远望去,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正拿着哨子冒雨指挥一队小球员训练,这位老人就是高丰文。十年里,高丰文的起居规律基本和小球员一样,每天都是早上不到六点就起床,风里来雨里去,几乎从不间断。

从球员到教练再到校长,年近古稀的高丰文有50多年的时间在和足球打交道,50多年的球场经历让他看透了世间的冷暖。“名利只是身外物,但求问心无愧”,高丰文一直以此自勉。不为名利所累,做自己想做的事,就是高丰文坚持下来的简单原因。

专题采写、摄影:本报特派沈阳记者 魏必凡(除署名外)

访谈

“每个人的追求都不一样,我为什么要羡慕他们。”

塑造是更大的满足

记者(以下简称记):什么时候您产生了办足球学校,培养青少年的想法?

高丰文(以下简称高):1984年我被足协派到法国去学习,参观了位于法国维希的一家少年足球学校,那里先进的设施、完备的训练机制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普拉蒂尼就是从那所足球学校出来的。当时中国还没有正规的足球学校,人才的培养和输送完全靠体校,同外国专业足球学校相比,我们的体校无论在设施还是人才培养机制上的差距是全方位的,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就有了办足球学校的想法。

记:足球职业化后,有不少球队邀请您去当主教练,而您为什么却选择了办足校?

高:每个人的追求不一样,我只是做自己想做的事而已。

记:曾经执教青少年球队的经历,是否让您对培养青少年球员有种特殊的情结?

高:可以这么说。在执教国家队前,我带过一段时间的青少年球队,我率国少队进入了世少赛八强,带国青队时也进了世青赛决赛圈。青少年球员和成年球员不一样,他们可塑性强,更重要的是,青少年球员在感情方面非常淳朴,相处时间久了,他们会对教练、队友产生感情。而且,看着青少年球员不断成长,会让人感到很欣慰。

记:面对俱乐部开出的高额年薪,您就没有心动过?

高:完全不心动那是假话,谁都想多赚点钱,有的人可以为了赚钱而做自己不喜欢做的事,但我不行。既然我选择了这条路就不能把金钱看得太重。虽然我不是很富裕,但也不是扶贫对象,钱对我来说够用就行,就算我的钱再多,我又能吃多少?穿多少?玩多少?(高丰文说着说着显得有些激动)

记:和您年龄差不多的李应发,比您小一些的徐根宝、戚务生他们都通过执教职业球队打下了丰厚的家底,您偶尔会羡慕他们吗?

高:我再说一遍,每个人的追求都不一样,我为什么要羡慕他们。何况我有自己的足球学校,要比起资产来,我也算得上千万富翁,我的足球学校怎么也值一千万吧,只不过我银行里的存款少点而已(笑)。

记:如果有合适的机会,您还会执教俱乐部球队吗?

高:不可能了,我这辈子都不会执教职业球队了。

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

记:足校能不能产生经济效益?

高:我给你算笔账,目前我们学校有一百多名小球员,他们每年的所有缴费是一万五千元,包吃包住,还要发球衣球鞋等物品,每年球队还要到南方集训两次,你说我能赚钱吗?

记:那会不会自己贴钱?

高:自己贴钱倒不至于,收支基本处于平衡。

记:足校的球员还是少了点,如果人数多些或许情况会好些,您有没有想过将足校的规模再扩大?

高:有些事情不是你想就能做到的,现在中国足球那么不景气,送孩子来踢球的家长肯定不像以往那样多。

记:现在足校有四支梯队,五名教练,您是校长,可不管刮风下雨,您仍然坚持亲自指导小球员。

记:您妻子曾反对您办足校,但最终还是认可了您的做法,并全力来辅助,甚至因劳累过度得了糖尿病。

高:我感谢妻子对我的理解,但谈不上有什么内疚。妻子为支持丈夫的事业而付出,丈夫对妻子就一定要心存内疚,我不赞同这种观点。一个人选择了某种生活方式,有所得就必有所失。比如说,我选择了足球,失去了很多和家人相处的时间,但我又因此而给家人带来很大的荣誉!至少,因为我,他们提高了自己的知名度。

十多年过去了,那段经历我早看淡了。
失败仅是一种遗憾

记:在您的足球学校十年校庆的日子谈您从前执教国家队的事情,或许会影响您的心情。

高:(叹息)没什么,你想问什么就问吧,十多年过去了,那段经历我早看淡了。

记:您既率队闯进过奥运会,但又遭遇过“黑色三分钟”以及亚运会输给泰国队,您对自己的执教生涯怎样评价?

高:我对自己的评价没有任何意义,关键是别人怎样评价我的。

记:中国队在汉城奥运会连输三场,一球未进,被当时的国际足联秘书长布拉特称为“最没有进取心的球队”。

高:(短暂沉默)我一直都不相信布拉特会说那样的话,作为国际足联的主要负责人,他不可能在公众场合说出一番伤害一个民族感情的话。而且,外国人在语法上也不喜欢用“最”来表达。今年,布拉特来北京时,我见到了他,他亲口证实他没有说过那样的话。

记:1989年在新加坡经历“黑色三分钟”后,您曾收到过球迷寄来的绳子和刀片。

高:(短暂沉思)是的,那是一位西安的球迷,他给我寄来一封信,绳子和刀片就夹在信里。

记:您当时有没有心灰意冷的感觉?

高:没有。那封信写得不错,我还保留了很长时间,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球迷对这支球队抱有希望才会有过激的举动,我能够理解他们。

记:“黑色三分钟”对您造成了多大打击?

中国国家队足球照片024,球王万岁的章节目录

高:谈不上打击,我个人认为那届预选赛中国队都不能用失败来形容,因为我们赢了强大的伊朗队。但也不能说是饮恨,因为我们本身就没有强大的实力,只能说是比较遗憾吧(轻声叹息)。不过结果也很正常,中国队有时可以战胜一个比赛的第一名,也可能输给第五名(无奈苦笑)。

故事·救“星”

“孩子,我们回去!”

高丰文足校目前只有四个梯队,最大的是1987至1988年龄段,最小的是1994至1995年龄段,全部学员只有100多人,他们当中时间长的在这里待了五六年,短的也生活了将近一年。足校实行的是严格的准军事化管理,小球员上午训练,下午上文化课,晚上八点必须入寝,平常不能外出,只有周末的时候才能看看电视。可这里却是他们成长的快乐家园,他们的家庭条件大多一般,但他们却有同样的足球梦想,他们还有和蔼又不失严格的“高爷爷”——既教他们踢球,又教他们做人。所以,他们生活得很快乐。

“汗洒绿茵育新人,名师恩情永难忘”,加入了职业球队的陈涛、闫龙、戴钦华等学员特意订做了一面锦旗送给高丰文。类似的锦旗,高丰文几乎每年都会收到。每一个在高丰文足校生活过的球员,不管在他们走出去后能否实现自己的足球梦,曾经的这段回忆总是让他们难以忘怀。

现国青队的陈涛1985年出生于辽宁鞍山铁西区,父亲陈岳顺和母亲蔡杰和都是当地的工人,和辽宁省内很多普通工人家庭一样,陈涛父母为孩子选择了足球,希望陈涛能通过足球来改变人生。1994年,高丰文足校面向全国招生,陈涛顺利地通过了考试而成为足校一员。天性聪慧而又刻苦的陈涛很快就在同龄人中崭露头角,但这个时候陈岳顺、蔡杰和双双下岗,陈涛原本就不宽裕的家境更加捉襟见肘。足校每年1.5万元的学杂费对于一般家庭来说可能不算什么,但对陈涛父母而言却不是一个小数字。

高丰文知道陈涛家的困难后,为陈涛全额免了学费。即便这样,陈涛的伙食费以及用于球衣球鞋的开销对于他的家庭来说仍是一笔沉重的负担。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过早 沈阳高丰文足球学校

沈阳高丰文足校联系方式

沈阳市以西14公里处的102国道旁,位于胡台经济开发区内的一片100余亩的土地,就是高丰文足球学校的所在地。这里,十年前曾是一片荒芜,如今已绿树成荫。

作为曾经的中国男足主帅,高丰文既经历了率队打进汉城奥运会的辉煌,又品尝了两个“黑色三分钟”,只差一步到罗马的遗憾。十年前,当中国足球开始职业化时,高丰文没有选择做职业球队教练挣大钱,而是在一片贫瘠的土地上执着地经营着中国足球的“希望工程”。至今,高丰文足球学校已经走过了整整十个春秋。

十年里,这家中国首个民办足球学校为中超、中甲俱乐部输送了100多名球员。

5月17日,高丰文足校成立十周年的前一天,细雨连绵。记者来到足校训练场,远远望去,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正拿着哨子冒雨指挥一队小球员训练,这位老人就是高丰文。十年里,高丰文的起居规律基本和小球员一样,每天都是早上不到六点就起床,风里来雨里去,几乎从不间断。

从球员到教练再到校长,年近古稀的高丰文有50多年的时间在和足球打交道,50多年的球场经历让他看透了世间的冷暖。“名利只是身外物,但求问心无愧”,高丰文一直以此自勉。不为名利所累,做自己想做的事,就是高丰文坚持下来的简单原因。

专题采写、摄影:本报特派沈阳记者 魏必凡(除署名外)

- 访谈

“每个人的追求都不一样,我为什么要羡慕他们。”

塑造是更大的满足

记者(以下简称记):什么时候您产生了办足球学校,培养青少年的想法?

高丰文(以下简称高):1984年我被足协派到法国去学习,参观了位于法国维希的一家少年足球学校,那里先进的设施、完备的训练机制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普拉蒂尼就是从那所足球学校出来的。当时中国还没有正规的足球学校,人才的培养和输送完全靠体校,同外国专业足球学校相比,我们的体校无论在设施还是人才培养机制上的差距是全方位的,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就有了办足球学校的想法。

记:足球职业化后,有不少球队邀请您去当主教练,而您为什么却选择了办足校?

高:每个人的追求不一样,我只是做自己想做的事而已。

记:曾经执教青少年球队的经历,是否让您对培养青少年球员有种特殊的情结?

高:可以这么说。在执教国家队前,我带过一段时间的青少年球队,我率国少队进入了世少赛八强,带国青队时也进了世青赛决赛圈。青少年球员和成年球员不一样,他们可塑性强,更重要的是,青少年球员在感情方面非常淳朴,相处时间久了,他们会对教练、队友产生感情。而且,看着青少年球员不断成长,会让人感到很欣慰。

记:面对俱乐部开出的高额年薪,您就没有心动过?

高:完全不心动那是假话,谁都想多赚点钱,有的人可以为了赚钱而做自己不喜欢做的事,但我不行。既然我选择了这条路就不能把金钱看得太重。虽然我不是很富裕,但也不是扶贫对象,钱对我来说够用就行,就算我的钱再多,我又能吃多少?穿多少?玩多少?(高丰文说着说着显得有些激动)

记:和您年龄差不多的李应发,比您小一些的徐根宝、戚务生他们都通过执教职业球队打下了丰厚的家底,您偶尔会羡慕他们吗?

高:我再说一遍,每个人的追求都不一样,我为什么要羡慕他们。何况我有自己的足球学校,要比起资产来,我也算得上千万富翁,我的足球学校怎么也值一千万吧,只不过我银行里的存款少点而已(笑)。

记:如果有合适的机会,您还会执教俱乐部球队吗?

高:不可能了,我这辈子都不会执教职业球队了。

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

记:足校能不能产生经济效益?

高:我给你算笔账,目前我们学校有一百多名小球员,他们每年的所有缴费是一万五千元,包吃包住,还要发球衣球鞋等物品,每年球队还要到南方集训两次,你说我能赚钱吗?

记:那会不会自己贴钱?

高:自己贴钱倒不至于,收支基本处于平衡。

记:足校的球员还是少了点,如果人数多些或许情况会好些,您有没有想过将足校的规模再扩大?

中国国家队足球照片024,球王万岁的章节目录

高:有些事情不是你想就能做到的,现在中国足球那么不景气,送孩子来踢球的家长肯定不像以往那样多。

记:现在足校有四支梯队,五名教练,您是校长,可不管刮风下雨,您仍然坚持亲自指导小球员。

记:您妻子曾反对您办足校,但最终还是认可了您的做法,并全力来辅助,甚至因劳累过度得了糖尿病。

高:我感谢妻子对我的理解,但谈不上有什么内疚。妻子为支持丈夫的事业而付出,丈夫对妻子就一定要心存内疚,我不赞同这种观点。一个人选择了某种生活方式,有所得就必有所失。比如说,我选择了足球,失去了很多和家人相处的时间,但我又因此而给家人带来很大的荣誉!至少,因为我,他们提高了自己的知名度。

“十多年过去了,那段经历我早看淡了。”

失败仅是一种遗憾

记:在您的足球学校十年校庆的日子谈您从前执教国家队的事情,或许会影响您的心情。

高:(叹息)没什么,你想问什么就问吧,十多年过去了,那段经历我早看淡了。

中国国家队足球照片024,球王万岁的章节目录

记:您既率队闯进过奥运会,但又遭遇过“黑色三分钟”以及亚运会输给泰国队,您对自己的执教生涯怎样评价?

高:我对自己的评价没有任何意义,关键是别人怎样评价我的。

记:中国队在汉城奥运会连输三场,一球未进,被当时的国际足联秘书长布拉特称为“最没有进取心的球队”。

高:(短暂沉默)我一直都不相信布拉特会说那样的话,作为国际足联的主要负责人,他不可能在公众场合说出一番伤害一个民族感情的话。而且,外国人在语法上也不喜欢用“最”来表达。今年,布拉特来北京时,我见到了他,他亲口证实他没有说过那样的话。

记:1989年在新加坡经历“黑色三分钟”后,您曾收到过球迷寄来的绳子和刀片。

高:(短暂沉思)是的,那是一位西安的球迷,他给我寄来一封信,绳子和刀片就夹在信里。

记:您当时有没有心灰意冷的感觉?

高:没有。那封信写得不错,我还保留了很长时间,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球迷对这支球队抱有希望才会有过激的举动,我能够理解他们。

记:“黑色三分钟”对您造成了多大打击?

高:谈不上打击,我个人认为那届预选赛中国队都不能用失败来形容,因为我们赢了强大的伊朗队。但也不能说是饮恨,因为我们本身就没有强大的实力,只能说是比较遗憾吧(轻声叹息)。不过结果也很正常,中国队有时可以战胜一个比赛的第一名,也可能输给第五名(无奈苦笑)。

- 故事·救“星”

“孩子,我们回去!”

高丰文足校目前只有四个梯队,最大的是1987至1988年龄段,最小的是1994至1995年龄段,全部学员只有100多人,他们当中时间长的在这里待了五六年,短的也生活了将近一年。足校实行的是严格的准军事化管理,小球员上午训练,下午上文化课,晚上八点必须入寝,平常不能外出,只有周末的时候才能看看电视。可这里却是他们成长的快乐家园,他们的家庭条件大多一般,但他们却有同样的足球梦想,他们还有和蔼又不失严格的“高爷爷”——既教他们踢球,又教他们做人。所以,他们生活得很快乐。

“汗洒绿茵育新人,名师恩情永难忘”,加入了职业球队的陈涛、闫龙、戴钦华等学员特意订做了一面锦旗送给高丰文。类似的锦旗,高丰文几乎每年都会收到。每一个在高丰文足校生活过的球员,不管在他们走出去后能否实现自己的足球梦,曾经的这段回忆总是让他们难以忘怀。

现国青队的陈涛1985年出生于辽宁鞍山铁西区,父亲陈岳顺和母亲蔡杰和都是当地的工人,和辽宁省内很多普通工人家庭一样,陈涛父母为孩子选择了足球,希望陈涛能通过足球来改变人生。1994年,高丰文足校面向全国招生,陈涛顺利地通过了考试而成为足校一员。天性聪慧而又刻 < lang="en"> 沈阳高丰文足校

沈阳高丰文足校联系方式

沈阳市以西14公里处的102国道旁,位于胡台经济开发区内的一片100余亩的土地,就是高丰文足球学校的所在地。这里,十年前曾是一片荒芜,如今已绿树成荫。

作为曾经的中国男足主帅,高丰文既经历了率队打进汉城奥运会的辉煌,又品尝了两个“黑色三分钟”,只差一步到罗马的遗憾。十年前,当中国足球开始职业化时,高丰文没有选择做职业球队教练挣大钱,而是在一片贫瘠的土地上执着地经营着中国足球的“希望工程”。至今,高丰文足球学校已经走过了整整十个春秋。十年里,这家中国首个民办足球学校为中超、中甲俱乐部输送了100多名球员。

5月17日,高丰文足校成立十周年的前一天,细雨连绵。记者来到足校训练场,远远望去,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正拿着哨子冒雨指挥一队小球员训练,这位老人就是高丰文。十年里,高丰文的起居规律基本和小球员一样,每天都是早上不到六点就起床,风里来雨里去,几乎从不间断。

从球员到教练再到校长,年近古稀的高丰文有50多年的时间在和足球打交道,50多年的球场经历让他看透了世间的冷暖。“名利只是身外物,但求问心无愧”,高丰文一直以此自勉。不为名利所累,做自己想做的事,就是高丰文坚持下来的简单原因。

专题采写、摄影:本报特派沈阳记者 魏必凡(除署名外)

访谈

“每个人的追求都不一样,我为什么要羡慕他们。”

塑造是更大的满足

记者(以下简称记):什么时候您产生了办足球学校,培养青少年的想法?

高丰文(以下简称高):1984年我被足协派到法国去学习,参观了位于法国维希的一家少年足球学校,那里先进的设施、完备的训练机制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普拉蒂尼就是从那所足球学校出来的。当时中国还没有正规的足球学校,人才的培养和输送完全靠体校,同外国专业足球学校相比,我们的体校无论在设施还是人才培养机制上的差距是全方位的,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就有了办足球学校的想法。

记:足球职业化后,有不少球队邀请您去当主教练,而您为什么却选择了办足校?

高:每个人的追求不一样,我只是做自己想做的事而已。

记:曾经执教青少年球队的经历,是否让您对培养青少年球员有种特殊的情结?

高:可以这么说。在执教国家队前,我带过一段时间的青少年球队,我率国少队进入了世少赛八强,带国青队时也进了世青赛决赛圈。青少年球员和成年球员不一样,他们可塑性强,更重要的是,青少年球员在感情方面非常淳朴,相处时间久了,他们会对教练、队友产生感情。而且,看着青少年球员不断成长,会让人感到很欣慰。

记:面对俱乐部开出的高额年薪,您就没有心动过?

高:完全不心动那是假话,谁都想多赚点钱,有的人可以为了赚钱而做自己不喜欢做的事,但我不行。既然我选择了这条路就不能把金钱看得太重。虽然我不是很富裕,但也不是扶贫对象,钱对我来说够用就行,就算我的钱再多,我又能吃多少?穿多少?玩多少?(高丰文说着说着显得有些激动)

记:和您年龄差不多的李应发,比您小一些的徐根宝、戚务生他们都通过执教职业球队打下了丰厚的家底,您偶尔会羡慕他们吗?

高:我再说一遍,每个人的追求都不一样,我为什么要羡慕他们。何况我有自己的足球学校,要比起资产来,我也算得上千万富翁,我的足球学校怎么也值一千万吧,只不过我银行里的存款少点而已(笑)。

记:如果有合适的机会,您还会执教俱乐部球队吗?

高:不可能了,我这辈子都不会执教职业球队了。

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

记:足校能不能产生经济效益?

高:我给你算笔账,目前我们学校有一百多名小球员,他们每年的所有缴费是一万五千元,包吃包住,还要发球衣球鞋等物品,每年球队还要到南方集训两次,你说我能赚钱吗?

记:那会不会自己贴钱?

高:自己贴钱倒不至于,收支基本处于平衡。

记:足校的球员还是少了点,如果人数多些或许情况会好些,您有没有想过将足校的规模再扩大?

高:有些事情不是你想就能做到的,现在中国足球那么不景气,送孩子来踢球的家长肯定不像以往那样多。

记:现在足校有四支梯队,五名教练,您是校长,可不管刮风下雨,您仍然坚持亲自指导小球员。

记:您妻子曾反对您办足校,但最终还是认可了您的做法,并全力来辅助,甚至因劳累过度得了糖尿病。

高:我感谢妻子对我的理解,但谈不上有什么内疚。妻子为支持丈夫的事业而付出,丈夫对妻子就一定要心存内疚,我不赞同这种观点。一个人选择了某种生活方式,有所得就必有所失。比如说,我选择了足球,失去了很多和家人相处的时间,但我又因此而给家人带来很大的荣誉!至少,因为我,他们提高了自己的知名度。

十多年过去了,那段经历我早看淡了。
失败仅是一种遗憾

记:在您的足球学校十年校庆的日子谈您从前执教国家队的事情,或许会影响您的心情。

高:(叹息)没什么,你想问什么就问吧,十多年过去了,那段经历我早看淡了。

记:您既率队闯进过奥运会,但又遭遇过“黑色三分钟”以及亚运会输给泰国队,您对自己的执教生涯怎样评价?

高:我对自己的评价没有任何意义,关键是别人怎样评价我的。

记:中国队在汉城奥运会连输三场,一球未进,被当时的国际足联秘书长布拉特称为“最没有进取心的球队”。

高:(短暂沉默)我一直都不相信布拉特会说那样的话,作为国际足联的主要负责人,他不可能在公众场合说出一番伤害一个民族感情的话。而且,外国人在语法上也不喜欢用“最”来表达。今年,布拉特来北京时,我见到了他,他亲口证实他没有说过那样的话。

记:1989年在新加坡经历“黑色三分钟”后,您曾收到过球迷寄来的绳子和刀片。

高:(短暂沉思)是的,那是一位西安的球迷,他给我寄来一封信,绳子和刀片就夹在信里。

记:您当时有没有心灰意冷的感觉?

高:没有。那封信写得不错,我还保留了很长时间,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球迷对这支球队抱有希望才会有过激的举动,我能够理解他们。

记:“黑色三分钟”对您造成了多大打击?

高:谈不上打击,我个人认为那届预选赛中国队都不能用失败来形容,因为我们赢了强大的伊朗队。但也不能说是饮恨,因为我们本身就没有强大的实力,只能说是比较遗憾吧(轻声叹息)。不过结果也很正常,中国队有时可以战胜一个比赛的第一名,也可能输给第五名(无奈苦笑)。

故事·救“星”

“孩子,我们回去!”

高丰文足校目前只有四个梯队,最大的是1987至1988年龄段,最小的是1994至1995年龄段,全部学员只有100多人,他们当中时间长的在这里待了五六年,短的也生活了将近一年。足校实行的是严格的准军事化管理,小球员上午训练,下午上文化课,晚上八点必须入寝,平常不能外出,只有周末的时候才能看看电视。可这里却是他们成长的快乐家园,他们的家庭条件大多一般,但他们却有同样的足球梦想,他们还有和蔼又不失严格的“高爷爷”——既教他们踢球,又教他们做人。所以,他们生活得很快乐。

“汗洒绿茵育新人,名师恩情永难忘”,加入了职业球队的陈涛、闫龙、戴钦华等学员特意订做了一面锦旗送给高丰文。类似的锦旗,高丰文几乎每年都会收到。每一个在高丰文足校生活过的球员,不管在他们走出去后能否实现自己的足球梦,曾经的这段回忆总是让他们难以忘怀。

现国青队的陈涛1985年出生于辽宁鞍山铁西区,父亲陈岳顺和母亲蔡杰和都是当地的工人,和辽宁省内很多普通工人家庭一样,陈涛父母为孩子选择了足球,希望陈涛能通过足球来改变人生。1994年,高丰文足校面向全国招生,陈涛顺利地通过了考试而成为足校一员。天性聪慧而又刻苦的陈涛很快就在同龄人中崭露头角,但这个时候陈岳顺、蔡杰和双双下岗,陈涛原本就不宽裕的家境更加捉襟见肘。足校每年1.5万元的学杂费对于一般家庭来说可能不算什么,但对陈涛父母而言却不是一个小数字。

高丰文知道陈涛家的困难后,为陈涛全额免了学费。即便这样,陈涛的伙食费以及用于球衣球鞋的开销对于他的家庭来说仍是一笔沉重的负担。穷人的孩子早当 < lang="zh-CN"> 沈阳高丰文足球学校

沈阳高丰文足校联系方式

沈阳市以西14公里处的102国道旁,位于胡台经济开发区内的一片100余亩的土地,就是高丰文足球学校的所在地。这里,十年前曾是一片荒芜,如今已绿树成荫。

作为曾经的中国男足主帅,高丰文既经历了率队打进汉城奥运会的辉煌,又品尝了两个“黑色三分钟”,只差一步到罗马的遗憾。十年前,当中国足球开始职业化时,高丰文没有选择做职业球队教练挣大钱,而是在一片贫瘠的土地上执着地经营着中国足球的“希望工程”。至今,高丰文足球学校已经走过了整整十个春秋。十年里,这家中国首个民办足球学校为中超、中甲俱乐部输送了100多名球员。

5月17日,高丰文足校成立十周年的前一天,细雨连绵。记者来到足校训练场,远远望去,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正拿着哨子冒雨指挥一队小球员训练,这位老人就是高丰文。十年里,高丰文的起居规律基本和小球员一样,每天都是早上不到六点就起床,风里来雨里去,几乎从不间断。

从球员到教练再到校长,年近古稀的高丰文有50多年的时间在和足球打交道,50多年的球场经历让他看透了世间的冷暖。“名利只是身外物,但求问心无愧”,高丰文一直以此自勉。不为名利所累,做自己想做的事,就是高丰文坚持下来的简单原因。

专题采写、摄影:本报特派沈阳记者 魏必凡(除署名外)

访谈

塑造是更大的满足

记者(以下简称记):什么时候您产生了办足球学校,培养青少年的想法?

高丰文(以下简称高):1984年我被足协派到法国去学习,参观了位于法国维希的一家少年足球学校,那里先进的设施、完备的训练机制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普拉蒂尼就是从那所足球学校出来的。当时中国还没有正规的足球学校,人才的培养和输送完全靠体校,同外国专业足球学校相比,我们的体校无论在设施还是人才培养机制上的差距是全方位的,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就有了办足球学校的想法。

记:足球职业化后,有不少球队邀请您去当主教练,而您为什么却选择了办足校?

高:每个人的追求不一样,我只是做自己想做的事而已。

记:曾经执教青少年球队的经历,是否让您对培养青少年球员有种特殊的情结?

高:可以这么说。在执教国家队前,我带过一段时间的青少年球队,我率国少队进入了世少赛八强,带国青队时也进了世青赛决赛圈。青少年球员和成年球员不一样,他们可塑性强,更重要的是,青少年球员在感情方面非常淳朴,相处时间久了,他们会对教练、队友产生感情。而且,看着青少年球员不断成长,会让人感到很欣慰。

记:面对俱乐部开出的高额年薪,您就没有心动过?

高:完全不心动那是假话,谁都想多赚点钱,有的人可以为了赚钱而做自己不喜欢做的事,但我不行。既然我选择了这条路就不能把金钱看得太重。虽然我不是很富裕,但也不是扶贫对象,钱对我来说够用就行,就算我的钱再多,我又能吃多少?穿多少?玩多少?(高丰文说着说着显得有些激动)

记:和您年龄差不多的李应发,比您小一些的徐根宝、戚务生他们都通过执教职业球队打下了丰厚的家底,您偶尔会羡慕他们吗?

高:我再说一遍,每个人的追求都不一样,我为什么要羡慕他们。何况我有自己的足球学校,要比起资产来,我也算得上千万富翁,我的足球学校怎么也值一千万吧,只不过我银行里的存款少点而已(笑)。

记:如果有合适的机会,您还会执教俱乐部球队吗?

高:不可能了,我这辈子都不会执教职业球队了。

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

记:足校能不能产生经济效益?

高:我给你算笔账,目前我们学校有一百多名小球员,他们每年的所有缴费是一万五千元,包吃包住,还要发球衣球鞋等物品,每年球队还要到南方集训两次,你说我能赚钱吗?

记:那会不会自己贴钱?

高:自己贴钱倒不至于,收支基本处于平衡。

记:足校的球员还是少了点,如果人数多些或许情况会好些,您有没有想过将足校的规模再扩大?

高:有些事情不是你想就能做到的,现在中国足球那么不景气,送孩子来踢球的家长肯定不像以往那样多。

记:现在足校有四支梯队,五名教练,您是校长,可不管刮风下雨,您仍然坚持亲自指导小球员。

记:您妻子曾反对您办足校,但最终还是认可了您的做法,并全力来辅助,甚至因劳累过度得了糖尿病。

高:我感谢妻子对我的理解,但谈不上有什么内疚。妻子为支持丈夫的事业而付出,丈夫对妻子就一定要心存内疚,我不赞同这种观点。一个人选择了某种生活方式,有所得就必有所失。比如说,我选择了足球,失去了很多和家人相处的时间,但我又因此而给家人带来很大的荣誉!至少,因为我,他们提高了自己的知名度。

十多年过去了,那段经历我早看淡了。
失败仅是一种遗憾

记:在您的足球学校十年校庆的日子谈您从前执教国家队的事情,或许会影响您的心情。

高:(叹息)没什么,你想问什么就问吧,十多年过去了,那段经历我早看淡了。

记:您既率队闯进过奥运会,但又遭遇过“黑色三分钟”以及亚运会输给泰国队,您对自己的执教生涯怎样评价?

高:我对自己的评价没有任何意义,关键是别人怎样评价我的。

记:中国队在汉城奥运会连输三场,一球未进,被当时的国际足联秘书长布拉特称为“最没有进取心的球队”。

高:(短暂沉默)我一直都不相信布拉特会说那样的话,作为国际足联的主要负责人,他不可能在公众场合说出一番伤害一个民族感情的话。而且,外国人在语法上也不喜欢用“最”来表达。今年,布拉特来北京时,我见到了他,他亲口证实他没有说过那样的话。

记:1989年在新加坡经历“黑色三分钟”后,您曾收到过球迷寄来的绳子和刀片。

高:(短暂沉思)是的,那是一位西安的球迷,他给我寄来一封信,绳子和刀片就夹在信里。

记:您当时有没有心灰意冷的感觉?

高:没有。那封信写得不错,我还保留了很长时间,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球迷对这支球队抱有希望才会有过激的举动,我能够理解他们。

记:“黑色三分钟”对您造成了多大打击?

高:谈不上打击,我个人认为那届预选赛中国队都不能用失败来形容,因为我们赢了强大的伊朗队。但也不能说是饮恨,因为我们本身就没有强大的实力,只能说是比较遗憾吧(轻声叹息)。不过结果也很正常,中国队有时可以战胜一个比赛的第一名,也可能输给第五名(无奈苦笑)。

故事·救“星”

“孩子,我们回去!”

高丰文足校目前只有四个梯队,最大的是1987至1988年龄段,最小的是1994至1995年龄段,全部学员只有100多人,他们当中时间长的在这里待了五六年,短的也生活了将近一年。足校实行的是严格的准军事化管理,小球员上午训练,下午上文化课,晚上八点必须入寝,平常不能外出,只有周末的时候才能看看电视。可这里却是他们成长的快乐家园,他们的家庭条件大多一般,但他们却有同样的足球梦想,他们还有和蔼又不失严格的“高爷爷”——既教他们踢球,又教他们做人。所以,他们生活得很快乐。

“汗洒绿茵

文章评论

相关推荐